一、二审中如何认定新的证据
在二审中,新的证据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被认定:一是该证据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二是该证据无法在一审举证期限内提供,且经法院准许延期提供;三是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若证据符合上述情形,法院会对其进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若新证据足以影响案件事实认定或裁判结果,可能会导致二审对案件进行改判或发回重审。但对于一些明显逾期且无正当理由的证据,法院可能不予采纳。总之,二审中对新证据的认定较为严格,需符合特定条件和程序。
二、二审新证据认定标准及法律依据是啥
二审新证据认定标准及法律依据如下:
认定标准
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但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证据:如关键证人因出国在原审庭审结束后才回国,其提供的证言可作为新证据。
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比如涉及国家机密档案,原审时无法获取,二审时获得相关许可取得的档案资料。
原审庭审结束后新
法律依据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若一方当事人提出新证据,另一方有权要求补偿由此增加的合理费用,包括误工费、差旅费等。
三、二审新证据认定后对判决结果有何影响
二审新证据被认定后,对判决结果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新证据足以改变案件事实认定,法院很可能会据此重新作出裁判。
若新证据支持上诉人主张,原判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有误,二审法院可改判、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比如在合同纠纷中,上诉人二审提交新的合同补充协议,能证明原判决关于合同履行情况的认定错误,法院就可能改判支持上诉人诉求。
若新证据涉及案件基本事实,原判认定不清,二审法院可能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不过,若新证据不影响原判决对基本事实的认定和法律适用,判决结果可能维持原判。
在探讨二审中如何认定新的证据时,我们了解到了相关的法律标准和考量因素。而与之紧密相关的拓展问题是,新证据对二审判决结果会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呢?以及在二审中提交新证据又有哪些严格的程序要求呢?当新证据被认定后,它在整个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层面会起到关键作用,可能直接改变二审的走向。若你对二审中认定新证据后的具体影响及提交新证据的程序仍有疑问,别让困惑阻碍你对法律问题的清晰认知。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帮你拨开迷雾,精准把握法律要点。